|  大会开幕、闭幕 |  接见与会谈 |  WASER成立 |  学术活动 |  技术考察 |  论文集 |  媒体报道      

国内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盛况

 

国际泥沙信息网2004年10月22日讯    经过4天的紧张会议,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于昨天胜利闭幕。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China Daily、中国水利科技信息网、中国水利报、中国三峡工程报、水信息网等国内媒体、网站派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有些媒体进行了专栏报道,新浪网、水利部门相关网站及一些地方网站也转载报道。

新华社报道(10月18日):我国河流治理取得五大成就但问题不容忽视

新华社报道(10月19日):我国水利工程可能诱发地震和滑坡

新华社报道(10月19日):我国在湖北宜昌宣布成立世界泥沙问题研究中心

央视国际报道(10月19日):我国在湖北宜昌成立世界泥沙问题研究中心

China Daily(10月20日)Sediment Problem Eased at Three Gorges

光明日报社报道(10月20日):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

SciDev.Net:  International erosion research body launched in China

中国水利报(10月21日)水利部主办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国水利报(10月21日)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在中国成立

中国水利科技信息网专题报道

中国水利网“专题关注”

中国三峡工程报报道

水信息网专题报道

水利部网:汪恕诚在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辞

黄河网、水信息网:出席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的部分外国专家考察三门峡水利枢纽

楚天都市报:洋博士的环保课


我国河流治理取得五大成就但问题不容忽视

 

www.XINHUANET.com  20041018 18:50:1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10月18日电(记者王宇)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18日表示,目前我国河流治理在防洪、发电方面取得五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水库湖泊调蓄能力损失严重、河道萎缩等问题。  

    索丽生在此间召开的第九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称,几十年来,我国江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果。目前已建成水库8.5万个,修建堤防27万公里,初步形成了七大江河的防洪工程体系,基本控制了常遇洪水;供水能力由1949年的1000亿立方米发展到目前的5412亿立方米,其中水库供水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一;灌溉能力得到增强,在占耕地面积40%的灌区生产出了全国四分之三的粮食和90%以上的棉花、蔬菜;水电获得长足发展,2003年水电装机容量占到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24%;水土保持成效显著,共治理水土流失86万平方公里,黄河中游来沙平均每年减少3亿吨。索丽生同时强调,防洪标准不高,洪涝灾害频发,水库湖泊调蓄能力损失严重,河道萎缩,河流污染严重,是目前我国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索丽生说,建坝和水库淹没在一些区域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河道萎缩影响到河道稳定、防洪和通航,水库水流的低流速降低了水流的自净能力,一些水利工程可能影响到该地域的生态环境,并有可能诱发地震、滑坡、崩岸等环境地质灾害。

 

    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1980年由中国学者发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世界性系列专业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本次讨论会的主题是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影响。专家指出,我国在泥沙问题研究和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完)

(责任编辑:刘强)

Back to TopBACK


我国水利工程可能诱发地震和滑坡

日期:2004-10-19 作者: 来源:新华社

  据新华社武汉电  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昨日表示,目前我国河流治理在防洪、发电方面取得五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水库湖泊调蓄能力损失严重、河道萎缩等问题。  

    索丽生说,建坝和水库淹没在一些区域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河道萎缩影响到河道稳定、防洪和通航,水库水流的低流速降低了水流的自净能力,一些水利工程可能影响到该地域的生态环境,并有可能诱发地震、滑坡、崩岸等环境地质灾害。  

    索丽生在第九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称,几十年来,我国江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果。目前已建成水库8.5万个,修建堤防27万公里,初步形成了七大江河的防洪工程体系,基本控制了常遇洪水;供水能力由1949年的1000亿立方米发展到目前的5412亿立方米,其中水库供水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一;灌溉能力得到增强,在占耕地面积40%的灌区生产出了全国四分之三的粮食和90%以上的棉花、蔬菜。  

    索丽生同时强调,防洪标准不高,洪涝灾害频发,水库湖泊调蓄能力损失严重,河道萎缩,河流污染严重,是目前我国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1980年由中国学者发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世界性系列专业会议。本次讨论会的主题是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影响。专家指出,我国在泥沙问题研究和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Back to TopBACK


我国在湖北宜昌宣布成立世界泥沙问题研究中心

 

www.XINHUANET.com  20041020 08:34:0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10月19日电(记者王宇)全球水利界首个总部设在中国的世界性学会——世界泥沙研究学会19日在湖北宜昌宣布成立。这标志着我国作为全球河流泥沙问题研究中心地位的进一步确立。  

    我国是受泥沙灾害较重的国家,同时也是开展泥沙研究较为深入的国家,在泥沙问题研究和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许多国家都希望分享中国的泥沙研究成果。1980年,我国举办了首届国际系列专业会议--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1984年,以促进泥沙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目的,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在北京成立。截至目前,在所举办的九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中,五次是在中国举办。  

    “之所以把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的总部设在中国,与中国作为该领域的中心地位分不开。”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的专家这样表示。  

    泥沙问题涉及土壤的侵蚀和沙化,泥沙的产生和输移,河道、河口与海岸的演变,泥沙与水利工程和环境的相互影响等诸多方面。据粗略统计,全球每年地表侵蚀量达600亿吨,因水土流失每年损失耕地约5万至7万平方公里, 每年因泥沙淤积而损失的水库库容约占世界总库容的1%。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 ,每年侵蚀量达50亿吨。大量泥沙在地表和河流中的输移,给人类的生存环境、水土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有关人士指出,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将促进各国专家、学者在泥沙问题上的沟通、交流和协作,并将有力推动各国泥沙问题的科学治理。截至目前,来自37个国家的140多位学者表示希望成为该学会的发起会员。(完)

 (责任编辑:刘媛) 

Back to TopBACK


我国在湖北宜昌成立世界泥沙问题研究中心

   全球水利界首个总部设在中国的世界性学会——世界泥沙研究学会19日在湖北宜昌宣布成立。这标志着我国作为全球河流泥沙问题研究中心地位的进一步确立。    

  我国是受泥沙灾害较重的国家,同时也是开展泥沙研究较为深入的国家,在泥沙问题研究和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许多国家都希望分享中国的泥沙研究成果。1980年,我国举办了首届国际系列专业会议--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1984年,以促进泥沙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目的,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在北京成立。截至目前,在所举办的九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中,五次是在中国举办。  

    “之所以把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的总部设在中国,与中国作为该领域的中心地位分不开。”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的专家这样表示。   

  泥沙问题涉及土壤的侵蚀和沙化,泥沙的产生和输移,河道、河口与海岸的演变,泥沙与水利工程和环境的相互影响等诸多方面。据粗略统计,全球每年地表侵蚀量达600亿吨,因水土流失每年损失耕地约5万至7万平方公里, 每年因泥沙淤积而损失的水库库容约占世界总库容的1%。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 ,每年侵蚀量达50亿吨。大量泥沙在地表和河流中的输移,给人类的生存环境、水土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有关人士指出,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将促进各国专家、学者在泥沙问题上的沟通、交流和协作,并将有力推动各国泥沙问题的科学治理。截至目前,来自37个国家的140多位学者表示希望成为该学会的发起会员。(央视国际)

Back to TopBACK


 

Sediment Problem Eased at Three Gorges

The build-up of silt, a key problem threatening the hug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he largest one of its kind on the Yangtze River, is under control.

About 40 percent of sediment flowing into the reservoir at its dam site has been washed away, with the amount of remaining suspended silt getting smaller.

Annual sediment passing through the dam site totals 530 million tons, and has been reduced to 200 million tons, China Three Gorges Project Corporation announced Tuesday.

"Most sediment can be discharged from the reservoir to ensure its long-term ambition of controlling floods, improving navigation and generating hydropower," the corporation said at the release of its latest monitoring report Tuesday during the ongoing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iver Sedimentation (ISRS).

One effective way is to lower water levels and flush away the higher sediment brought into the reservoir during flood periods by releasing floodwater through the huge sluice gates at the bottom of the dam between June and September -- the peak period of summer floods.

By the end of the flood season in October, the huge reservoir then stops releasing floodwater and starts to store water with a low sediment content to generate hydropower and improve navigation up and down the dam site.

In the past, the sediment discharge operation has enable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nd prevented drastic shrinkage of its water storage capacity resulting from increasing sand filling -- a chronic problem plaguing most reservoirs on high sediment-laden rivers,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Since 2002, three projects have been launched in the north to prevent the further rising of the Yellow River's bed which has risen 10 meters above its levees for hundreds of kilometers in the Henan and Shandong sections of its lower reaches.

During these operations, high-sediment laden waters were released from key reservoirs upstream in man-made waves to flush away millions of tons of sand downstream to deepen the river bed and enlarge its flood discharge capacity.

These major achievements in sediment control and reduction have been submitted to the ongoing ninth ISR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Sponsored by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suppor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some 500 Chinese and foreign experts are attending the symposium to share their latest research and achievements made all over the world in erosion control and river-related sedimentation reduction.

To further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all delegates applauded the symposium's decision for the official inauguration of the World Association for Sediment and Erosion Research, which was also announced Tuesday.

Experts and officials said they were confident that associ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it can further improve global conservation, utilization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betterment of ecosystems along the world's river basins.

Sedimentation problems are a global concern concerning land erosion, desertification, sediment yield,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in reservoirs and lakes, river flows, and estuary and coastal interactions between sediment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experts warned Tuesday.

(China Daily October 20, 2004)

Back to TopBACK


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 

 记者 郑北鹰

   本报宜昌1020日电 由水利部主办的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日前开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50名代表参会。水利部部长、大会组委会主席汪恕诚在会上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众多的河流上都修建了水利工程,然而,这些工程改变了河流的自然形态和水文泥沙的天然过程,导致新的河床冲淤变化以及 河流水生态系统的失衡等等。因此,正确评价和预测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合理兼顾和平衡水利工程的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环境后果,是水利、治河和泥沙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Back to TopBACK


中国水利报 -> 一版

 

水利部主办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汪恕诚指出 
要正确评价和预测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影响 
索丽生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

 --------------------------------------------------------------------------------

2004-10-21 

 

  本报讯(记者  高立洪  韦凤年  席晶)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由水利部主办的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1018日在湖北宜昌隆重开幕。大会组委会主席、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开幕式上讲话时指出,水利工程效益十分显著和直接,但往往对河流产生持续深远影响,因此,正确评价和预测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合理兼顾和平衡水利工程的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环境后果,是水利、治河和泥沙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阐述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时,汪恕诚指出,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众多的河流上都修建了水利工程来调节水量、开发利用水资源。这些工程为人们创造了防洪抗旱的有利条件,提供了可靠的供水和洁净的电能,促进了内河航运、水库渔业、水上休闲等事业的发展,效益是十分显著和直接的。然而,这些工程特别是大江大河上的骨干工程,改变了河流的自然形态和水文泥沙的天然过程,导致新的河床冲淤变化,水库泥沙淤积,河道萎缩,滩地、湿地与河口三角洲的消长演变,以及河流水生态系统的失衡等等。一般而言,这些变化的进程比较缓慢,但往往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因此,正确评价和预测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合理兼顾和平衡水利工程的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环境后果,是水利、治河和泥沙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本次会议上,各国学者从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到河流工程的具体实践,从土壤侵蚀、河流输沙到河口演变,从治河、防洪到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从数值模拟、实体模型到原型观测,提供了大量富有价值的创新性的论著。这些成果的提出和相互交流,不仅有利于泥沙学科水平的提高,而且必将促进河流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河流和谐相处这一河流治理基本目标的实现。

  汪恕诚对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在大会期间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泥沙问题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泥沙问题的产生,与水文气象、地质地理、流域环境、河流特性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泥沙问题引起的后果,涉及耕地的存废与生产能力、河流与河口的生态环境、河流的功能以及工程的寿命和效益等。泥沙问题的有效治理,有赖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专业和不同阶层人们的协调一致的共同努力。经过近6年的酝酿和筹备,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在本次大会期间成立,这是国际泥沙界的一件大事,学会成立后将促进相关领域的同行,在泥沙问题上相互沟通,进行国际交流,开展跨学科研究,提高综合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推动各国泥沙问题的科学治理。水利部将对该学会的工作给予支持。

大会执行主席、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主持了开幕式,并作了题为“中国江河治理与生态保护”的主题报告。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湖北省副省长阮成发、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副助理总干事A.佐罗斯-纳吉以及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乔治、国际水文科学研究协会主席竹内邦良出席会议。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近500名中外泥沙及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非政府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据介绍,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每3年举行一次,自1980年起已成功地在亚洲、美洲、欧洲和非洲连续举办八次,成为泥沙研究和治理领域的一个世界论坛。本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心议题为: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影响。内容分为大型水利工程及其影响、河流泥沙、河口海岸工程、泥沙与环境、土壤侵蚀、泥沙信息等6个专题。会议由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水利学会承办,国内23家单位与7个国际组织和国外机构协办。

 

作者:高立洪 韦凤年 席晶

Back to TopBACK


中国水利报 -> 一版

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在中国成立 
汪恕诚索丽生表示祝贺

 --------------------------------------------------------------------------------

2004-10-21 

 

  本报讯(记者  高立洪  韦凤年  席晶)在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世界泥沙研究学会正式宣布成立,从此中国水利界有了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世界性学会。在会议期间,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副部长索丽生亲切接见了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理事会全体成员,对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

  世界泥沙研究学会是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国际学术组织,学会的宗旨是联络各国泥沙工作者,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泥沙领域的研究、设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知识和技术支持。

  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秘书处设在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1016日,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第一次理事会会议在北京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召开。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理事会委员讨论了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章程,选举出了世界泥沙研究学会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Walling教授当选为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理事会主席,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王兆印当选为秘书长。

  泥沙问题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学会的成立将促进世界各国相关领域同行,在泥沙问题上相互沟通,开展跨学科研究,提高综合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推动各国泥沙问题的科学治理。

 

作者:高立洪 韦凤年 席晶

Back to TopBACK


中国水利科技信息网专题报道

会议报道

· 莫斯科大学代表致辞 (2004-10-21)
· 大会组委会副主席高季章致闭幕辞 (2004-10-21)
· 国际泥沙中心谭颖教授作大会学术总结 (2004-10-21)
· 领奖代表向大会表示感谢 (2004-10-21)
· 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胜利闭幕 (2004-10-21)
· 水利报社记者采访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任高季章 (2004-10-21)
· 国际泥沙中心副主任、本次会议秘书长胡春宏接受中国水利报社记者采访 (2004-10-21)
· 高季章主任会见下一届会议主办国代表 (2004-10-20)
· 三峡总公司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欢迎宴会致辞 (2004-10-18)
· 大会组委会举行招待酒会 (2004-10-18)
· 汪恕诚部长接见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理事会成员 (2004-10-18)
· 韩其为院士就三峡泥沙问题接受央视、新华社记者采访 (2004-10-18)
· 索丽生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副助理总干事A.Szollosi Nagy (2004-10-18)
· 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执行主任Christopher George在开幕式上致辞 (2004-10-18)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副助理总干事A.Szollosi Nagy在开幕式上致辞 (2004-10-18)
· 湖北省副省长阮成发在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致辞 (2004-10-18)
·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李永安总经理在开幕式上致辞 (2004-10-18)
· 汪恕诚在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辞 (2004-10-18)
· 索丽生副部长主持会议 (2004-10-18)
· 大会召开组委会会议 (2004-10-17)
主题报告

· Jinyou LU:PROGRESS OF SEDIMENTATION RESEARCH FOR THE YANGTZE RIVER (2004-10-21)
· Sven HARTMANN:SEDIMENT MANAGEMENT OF ALPINE RESERVOIRS CONSIDERING ECOLOGICAL AND ECONOMICAL ASPECTS (2004-10-21)
· 张仁(Ren ZHANG)SEDIMENT RESEARCH FOR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ON THE YANGTZE RIVER SINCE 1993 (2004-10-21)
· 王兆印(Zhaoyin WANG):INTERACTIONS BETWEEN FLUVIAL SYSTEMS AND LARGE SCALE HYDRO-PROJECTS (2004-10-21)
· Des E. WALLING:USING ENVIRONMENTAL RADIONUCLIDES TO TRACE SEDIMENT MOBILISATION AND DELIVERY IN RIVER BASINS AS AN AID CATCHMENT MANAGEMENT TO (2004-10-21)
· K.G. RANGA RAJU:SEDIMENT MANAGEMENT IN HYDROELECTRIC PROJECTS (2004-10-19)
· 刘震(Zhen LIU):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2004-10-19)
· Leo C VAN RIJN:ESTUARINE AND COASTAL SEDIMENTATION PROBLEMS (2004-10-19)
· 李国英(Guoying Li):KEEPING THE YELLOW RIVER HEALTHY (2004-10-19)
· Sam S.Y. WANG:RIVER SEDIMENTATION AND MORPHOLOGY MODELING (2004-10-18)
· 竹内 邦良(Kuniyoshi Takeuchi):IMPORTANCE OF SEDIMENT RESEARCH IN GLOBAL WATER SYSTEM SCIENCE (2004-10-18)
· 索丽生(Lsheng Suo):RIVER MANAGEMENT AND ECOSYSTEM CONSERVATION IN CHINA (2004-10-18)
学术交流
· 会议代表团考察三峡大坝及秭归移民新村 (2004-10-20)
· 大会进行分会场技术交流 (2004-10-18)
信息动态

· 国内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盛况 (2004-10-25)
· 国际泥沙中心主任高季章陪同水利部国科司孟志敏副司长检查会场情况 (2004-10-17)
· 9thISRS秘书处与三峡大酒店召开会前现场办公会 (2004-10-17)
· 9thISRS秘书处部分工作人员先行赴三峡做好会议准备工作 (2004-10-17)
· 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第一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 (2004-10-17)
· 汪恕诚部长、索丽生副部长听取9thISRS秘书处汇报 (2004-10-8)

· 国际水土保持研究组织代表致贺词 (2004-10-19)
· 水利部国科司孟志敏副司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4-10-19)
·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主席竹内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4-10-19)
· 国际水利工程学会(IAHR)执行主任Christopher George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4-10-19)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代表Nagy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4-10-19)
· 世界泥沙研究学会主席WALLING教授讲话 (2004-10-19)
·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任高季章宣布世界泥沙研究学会成立 (2004-10-19)
· 世界泥沙学会秘书长王兆印介绍学会情况 (2004-10-19)
· 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副主席 G.DiSilvio主持会议 (2004-10-19)
[更多图片]

Back to TopBACK


中国水利网“专题关注”


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于昨天胜利闭幕 (10-22)

国际泥沙中心副主任、本次会议秘书长胡春宏接受中国水利报社记者采访 (10-22)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任高季章接受中国水利报社记者采访 (10-22)

来自德国的 Sven Hartmann 作题为《考虑生态和经济问题的阿尔卑斯地区水库泥沙管理》的主题报告 (10-21)

张仁作题为《长江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的主题报告 (10-21)

王兆印作题为《河流与大型工程的相互作用》的主题报告 (10-21)

来自英国的 D.E.Walling 作题为《利用河流示踪泥沙的运动和迁移辅助流域管理》的主题报告 (10-21)

技术考察:会议代表团考察秭归移民新村 (10-21)

技术考察:会议代表团考察三峡大坝 (10-21)

技术考察:会议代表参观三峡工程展览馆 (10-21)

美国水文和泥沙专家John R.Gray接受中国水利报社记者采访 (10-2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代表Nagy接受中国水利报社记者采访 (10-19)

世界泥沙研究学会主席WALLING教授接受中国水利报社记者采访 (10-19)

来自印度的 K.G.Ranga Raju 作题为《水电工程中的泥沙管理》的主题报告 (10-19)

刘震作题为《中国水土保持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 (10-19)

来自菏兰的 van Rijn作题为《河口和近岸工程泥沙问题》的主题报告 (10-19)

李国英作题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主题报告 (10-19)

国际水土保持研究组织代表致贺词 (10-19)

水利部国科司孟志敏副司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10-19)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主席竹内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 (10-19)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主席竹内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 (10-19)

国际水利工程学会(IAHR)执行主任Christopher George出席会议并讲话 (10-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代表Nagy出席会议并讲话 (10-19)

世界泥沙研究学会主席WALLING教授讲话 (10-19)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任高季章宣布世界泥沙研究学会成立 (10-19)

世界泥沙学会秘书长王兆印介绍学会情况 (10-19)

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副主席德·希尔维主持会议 (10-19)

世界泥沙研究学会成立 汪恕诚索丽生表示祝贺 (10-19)

三峡总公司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欢迎宴会致辞 (10-18)

汪恕诚接见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理事会成员 (10-19)

大会进行分会场技术交流 (10-18)

索丽生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副助理总干事A.Szollosi Nagy博士 (10-18)

来自美国的王书益作题为《河流泥沙淤积和河流形态的数学模拟》的主题报告 (10-18)

来自日本的 Kuniyoshi Takeuchi 作题为《泥沙研究在全球水系统中的意义》的主题报告 (10-18)

索丽生作题为《中国江河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主题报告 (10-18)

国际水利协会执行主任Christopher George(克里斯托弗·乔治)博士讲话 (10-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副助理总干事A.Szollosi Nagy(A. 兹罗斯·纳吉)博士讲话 (10-18)

湖北省副省长阮成发在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致辞 (10-18)

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讲话 (10-18)

汪恕诚致开幕词 (10-18)

索丽生主持会议 (10-18)

第九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隆重举行 (10-19)

Back to TopBACK


中国三峡工程报报道
 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昨日闭幕(2004-10-22)
 国家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致辞(2004-10-22)
 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在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2004-10-22)
 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取得重要成果(2004-10-22)
 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在三峡坝区宣布成立(2004-10-22)
 轻松愉快的参观 ——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代表参观三峡工地侧记(2004-10-22)
 “水库的长期使用在中国已是成熟技术” ——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其为 (2004-10-22)
 “三峡泥沙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专家成功的典范”——访著名泥沙专家、英国Exeter(埃克塞特)大学教授Desmond E. Walling(威廉)(2004-10-22)
 应用理性眼光看待拆坝 ——访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杨志达(2004-10-22)
 泥沙会议盛况空前 ——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胡春宏(2004-10-22)
 令人回味的三峡之夜 (2004-10-22)
 会议代表争抢纪念品(2004-10-22)
 金秋盛会 相聚三峡(图)(2004-10-22)
 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在三峡坝区成立(2004-10-20)
 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今天隆重开幕(2004-10-18)

Back to TopBACK


 

楚天都市报

[民生关注]洋博士的环保课

(2004-10-22 08:58:53)

 

见习记者望隽梅晓芸

 

昨日,记者巧遇来宜参加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荷兰博士麦吉(译音),在带路时,洋博士给记者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课。

 

昨日下午,记者乘坐19路公汽回报社。在西陵一路十六中附近,上来一名年约三十多岁的老外,上车后就向记者打听胜利四路的中国银行在哪里。看到他语言不通,又没有翻译陪同,记者将他带至银行,并帮其办理取款手续。

 

在交谈中记者得知,老外名叫FedericoMaggi,是荷兰德夫特理工大学的博士,此次是以研究员身份参加在宜召开的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向记者解释会议主题之后,洋博士将话题转向了“环保”。他说,长江水质状况这些年未得到改善,但仍有不少人还在吃江里的鱼;在荷兰大部分人都已改骑自行车,而在宜昌街上到处是汽车。洋博士边说边拿出印有家乡地图的荷兰纸币比划:我家离学校很远,但我上班坚持骑自行车……

 

“欧美国家已经走过了一条‘污染再治理’的道路,希望中国在这方面不要重蹈覆辙。”在得知记者的身份之后,FedericoMaggi更是一字一顿地说:“希望你们通过报纸呼吁大家爱护环境,关键词就是‘可持续发展’!”

 

Back to TopBACK


 

黄河网、水信息网:出席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的部分外国专家考察三门峡水利枢纽

    刚刚参加完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美国、德国、南非、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国的6位水利工程和泥沙方面的专家风尘仆仆的赶到三门峡水利枢纽进行了实地考察。

 

这些外国专家告诉笔者,在10月18-21日于湖北宜昌召开的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三门峡水利枢纽在为多泥沙河流水库如何长期保持有效库容、长期保持水库寿命,探索出的成功的方法,为世界人民在多泥沙河流兴修水库积累的宝贵经验,引起了各国水利专家的广泛关注。因此。会后,这些多年研究泥沙的专家便相约赶往三门峡水利枢纽,进行实地考察。

 

在雄伟的三门峡大坝坝顶,有着多年水库调度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王育杰向专家们介绍了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历史以及在黄河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减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详细讲解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长期的运行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多泥沙河流水库“蓄清排浑” 的运用方式和水库调度运用基本规律被小浪底、三峡等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及管理所采用,并为治黄事业乃至世界治水取得的宝贵经验。受到外国专家的一致赞许。

(三门峡水利枢纽局宣传中心)

 

Back to TopBACK


 水信息网专题报道

 

 水信息网专题报道
第九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
会议报道
· 出席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的部分外国专家考察三门峡水利枢纽 2004-10-25
· 汪恕诚接见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理事会成员(图) 2004-10-19
· 索丽生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副助理总干事A.Szollosi Nagy(图) 2004-10-18
· 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执行主任Christopher George在开幕式上致辞(图) 2004-10-18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副助理总干事A.Szollosi Nagy在开幕式上致辞(图) 2004-10-18
·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李永安总经理在开幕式上致辞(图) 2004-10-18
· 湖北省副省长阮成发在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致辞(图) 2004-10-18
·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辞(图) 2004-10-18
· 第九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隆重举行 2004-10-18
主题报告
· Sam S.Y. WANG:RIVER SEDIMENTATION AND MORPHOLOGY MODELING 2004-10-18
· 竹内 邦良:IMPORTANCE OF SEDIMENT RESEARCH IN GLOBAL WATER SYSTEM SCIENCE 2004-10-18
· 索丽生:RIVER MANAGEMENT AND ECOSYSTEM CONSERVATION IN CHINA 2004-10-18

 

 

Back to TopBACK

 

International erosion research body launched in China

Jia Hepeng
22 October 2004
Source: SciDev.Net

 

[BEIJING] The World Association for Sedimentation and Erosion Research was launched this week in China.

One of a handful of international science organisations based in the country, WASER will bring together scientists studying erosion caused by rivers, and the resulting deposition of sediments downstream — both big challenges i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nations.

Wang Zhaoyin, the association's secretary-general, announced the launch on Tuesday (19 October) at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iver Sedimentation held in Yichang, Hubei Province.

The Beijing-base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re on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IRTCES) — established in 1984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 will act as WASER's secretariat, said Wang.

IRTCES researcher Zhang Yuexian told SciDev.Net that one of WASER's main roles, in partnership with IRTCES, will be to train researcher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on sedimentation research. This is importa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landslides and mudflows.

Each year, WASER will sponsor training programmes for 20 to 30 researchers and scientists, mainly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Zhang says most of these training programmes will take place in China, where natural disasters involving landslides and mudflows are frequ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ydroelectric power projects is booming.

According to the Xinhua news agency, the latest available statistics show that landslides and mudflows caused 134 deaths and an economic loss of 3.7 billion yuan (US$447 million) in China in the first five months of 2003.

Sedimentation and land erosion are also a serious problem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particular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they are associated with desertification and flooding.

Scientists participating in the river sedimentation symposium estimate that 60 billion tonnes of the Earth's surface soil are eroded each year, causing losses of arable land of 50,000 to 70,000 square kilometres.

Meanwhile, China has launched several big hydroelectric and canal projects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the Three Gorges Dam and a project to conduct water from southern China to dry northern cities. Each has cost tens of billions of US dollars.

"These projects offer a chance for scientists to observ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water projects and natural sedimentation and erosion,'' Zhang says.

According to Wang, as well as conducting training, the mission of WASER will be to boost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ntacts among scientists, engineers, organisations,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s.

IRTCES has nominated and invited 19 scientists to compose WASER's first council and draft the statutes.

 

Back to TopBACK


 

 

|  大会开幕、闭幕 |  接见与会谈 |  WASER成立 |  学术活动 |  技术考察 |  论文集 |  媒体报道      
    Previous page   Hom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