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会开幕、闭幕 | | 接见与会谈 | | WASER成立 | | 学术活动 | | 技术考察 | | 论文集 | | 媒体报道 | ||||||||||||||||||||||||||||||||||||||||
国内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盛况 国际泥沙信息网2004年10月22日讯 经过4天的紧张会议,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于昨天胜利闭幕。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China Daily、中国水利科技信息网、中国水利报、中国三峡工程报、水信息网等国内媒体、网站派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有些媒体进行了专栏报道,新浪网、水利部门相关网站及一些地方网站也转载报道。 新华社报道(10月18日):我国河流治理取得五大成就但问题不容忽视 新华社报道(10月19日):我国水利工程可能诱发地震和滑坡 新华社报道(10月19日):我国在湖北宜昌宣布成立世界泥沙问题研究中心 央视国际报道(10月19日):我国在湖北宜昌成立世界泥沙问题研究中心 China Daily(10月20日):Sediment Problem Eased at Three Gorges 光明日报社报道(10月20日):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 SciDev.Net: International erosion research body launched in China 中国水利报(10月21日):水利部主办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国水利报(10月21日):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在中国成立 黄河网、水信息网:出席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的部分外国专家考察三门峡水利枢纽 楚天都市报:洋博士的环保课
www.XINHUANET.com 2004年10月18日
18:50:1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10月18日电(记者王宇)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18日表示,目前我国河流治理在防洪、发电方面取得五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水库湖泊调蓄能力损失严重、河道萎缩等问题。
索丽生在此间召开的第九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称,几十年来,我国江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果。目前已建成水库8.5万个,修建堤防27万公里,初步形成了七大江河的防洪工程体系,基本控制了常遇洪水;供水能力由1949年的1000亿立方米发展到目前的5412亿立方米,其中水库供水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一;灌溉能力得到增强,在占耕地面积40%的灌区生产出了全国四分之三的粮食和90%以上的棉花、蔬菜;水电获得长足发展,2003年水电装机容量占到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24%;水土保持成效显著,共治理水土流失86万平方公里,黄河中游来沙平均每年减少3亿吨。索丽生同时强调,防洪标准不高,洪涝灾害频发,水库湖泊调蓄能力损失严重,河道萎缩,河流污染严重,是目前我国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索丽生说,建坝和水库淹没在一些区域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河道萎缩影响到河道稳定、防洪和通航,水库水流的低流速降低了水流的自净能力,一些水利工程可能影响到该地域的生态环境,并有可能诱发地震、滑坡、崩岸等环境地质灾害。
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1980年由中国学者发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世界性系列专业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本次讨论会的主题是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影响。专家指出,我国在泥沙问题研究和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完) 日期:2004-10-19
作者:
来源:新华社
据新华社武汉电
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昨日表示,目前我国河流治理在防洪、发电方面取得五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水库湖泊调蓄能力损失严重、河道萎缩等问题。
索丽生说,建坝和水库淹没在一些区域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河道萎缩影响到河道稳定、防洪和通航,水库水流的低流速降低了水流的自净能力,一些水利工程可能影响到该地域的生态环境,并有可能诱发地震、滑坡、崩岸等环境地质灾害。
索丽生在第九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称,几十年来,我国江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果。目前已建成水库8.5万个,修建堤防27万公里,初步形成了七大江河的防洪工程体系,基本控制了常遇洪水;供水能力由1949年的1000亿立方米发展到目前的5412亿立方米,其中水库供水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一;灌溉能力得到增强,在占耕地面积40%的灌区生产出了全国四分之三的粮食和90%以上的棉花、蔬菜。
索丽生同时强调,防洪标准不高,洪涝灾害频发,水库湖泊调蓄能力损失严重,河道萎缩,河流污染严重,是目前我国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1980年由中国学者发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世界性系列专业会议。本次讨论会的主题是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影响。专家指出,我国在泥沙问题研究和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www.XINHUANET.com 2004年10月20日
08:34:0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10月19日电(记者王宇)全球水利界首个总部设在中国的世界性学会——世界泥沙研究学会19日在湖北宜昌宣布成立。这标志着我国作为全球河流泥沙问题研究中心地位的进一步确立。
我国是受泥沙灾害较重的国家,同时也是开展泥沙研究较为深入的国家,在泥沙问题研究和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许多国家都希望分享中国的泥沙研究成果。1980年,我国举办了首届国际系列专业会议--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1984年,以促进泥沙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目的,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在北京成立。截至目前,在所举办的九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中,五次是在中国举办。
“之所以把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的总部设在中国,与中国作为该领域的中心地位分不开。”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的专家这样表示。
泥沙问题涉及土壤的侵蚀和沙化,泥沙的产生和输移,河道、河口与海岸的演变,泥沙与水利工程和环境的相互影响等诸多方面。据粗略统计,全球每年地表侵蚀量达600亿吨,因水土流失每年损失耕地约5万至7万平方公里,
每年因泥沙淤积而损失的水库库容约占世界总库容的1%。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
,每年侵蚀量达50亿吨。大量泥沙在地表和河流中的输移,给人类的生存环境、水土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有关人士指出,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将促进各国专家、学者在泥沙问题上的沟通、交流和协作,并将有力推动各国泥沙问题的科学治理。截至目前,来自37个国家的140多位学者表示希望成为该学会的发起会员。(完)
(责任编辑:刘媛) 全球水利界首个总部设在中国的世界性学会——世界泥沙研究学会19日在湖北宜昌宣布成立。这标志着我国作为全球河流泥沙问题研究中心地位的进一步确立。
我国是受泥沙灾害较重的国家,同时也是开展泥沙研究较为深入的国家,在泥沙问题研究和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许多国家都希望分享中国的泥沙研究成果。1980年,我国举办了首届国际系列专业会议--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1984年,以促进泥沙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目的,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在北京成立。截至目前,在所举办的九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中,五次是在中国举办。
“之所以把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的总部设在中国,与中国作为该领域的中心地位分不开。”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的专家这样表示。
泥沙问题涉及土壤的侵蚀和沙化,泥沙的产生和输移,河道、河口与海岸的演变,泥沙与水利工程和环境的相互影响等诸多方面。据粗略统计,全球每年地表侵蚀量达600亿吨,因水土流失每年损失耕地约5万至7万平方公里,
每年因泥沙淤积而损失的水库库容约占世界总库容的1%。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
,每年侵蚀量达50亿吨。大量泥沙在地表和河流中的输移,给人类的生存环境、水土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记者 郑北鹰
本报宜昌10月20日电 由水利部主办的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日前开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50名代表参会。水利部部长、大会组委会主席汪恕诚在会上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众多的河流上都修建了水利工程,然而,这些工程改变了河流的自然形态和水文泥沙的天然过程,导致新的河床冲淤变化以及 河流水生态系统的失衡等等。因此,正确评价和预测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合理兼顾和平衡水利工程的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环境后果,是水利、治河和泥沙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中国水利报
-> 一版
水利部主办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汪恕诚指出 -------------------------------------------------------------------------------- 2004-10-21
本报讯(记者
高立洪
韦凤年
席晶)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由水利部主办的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10月18日在湖北宜昌隆重开幕。大会组委会主席、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开幕式上讲话时指出,水利工程效益十分显著和直接,但往往对河流产生持续深远影响,因此,正确评价和预测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合理兼顾和平衡水利工程的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环境后果,是水利、治河和泥沙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阐述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时,汪恕诚指出,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众多的河流上都修建了水利工程来调节水量、开发利用水资源。这些工程为人们创造了防洪抗旱的有利条件,提供了可靠的供水和洁净的电能,促进了内河航运、水库渔业、水上休闲等事业的发展,效益是十分显著和直接的。然而,这些工程特别是大江大河上的骨干工程,改变了河流的自然形态和水文泥沙的天然过程,导致新的河床冲淤变化,水库泥沙淤积,河道萎缩,滩地、湿地与河口三角洲的消长演变,以及河流水生态系统的失衡等等。一般而言,这些变化的进程比较缓慢,但往往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因此,正确评价和预测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合理兼顾和平衡水利工程的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环境后果,是水利、治河和泥沙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本次会议上,各国学者从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到河流工程的具体实践,从土壤侵蚀、河流输沙到河口演变,从治河、防洪到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从数值模拟、实体模型到原型观测,提供了大量富有价值的创新性的论著。这些成果的提出和相互交流,不仅有利于泥沙学科水平的提高,而且必将促进河流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河流和谐相处这一河流治理基本目标的实现。 汪恕诚对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在大会期间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泥沙问题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泥沙问题的产生,与水文气象、地质地理、流域环境、河流特性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泥沙问题引起的后果,涉及耕地的存废与生产能力、河流与河口的生态环境、河流的功能以及工程的寿命和效益等。泥沙问题的有效治理,有赖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专业和不同阶层人们的协调一致的共同努力。经过近6年的酝酿和筹备,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在本次大会期间成立,这是国际泥沙界的一件大事,学会成立后将促进相关领域的同行,在泥沙问题上相互沟通,进行国际交流,开展跨学科研究,提高综合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推动各国泥沙问题的科学治理。水利部将对该学会的工作给予支持。 大会执行主席、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主持了开幕式,并作了题为“中国江河治理与生态保护”的主题报告。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湖北省副省长阮成发、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副助理总干事A.佐罗斯-纳吉以及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乔治、国际水文科学研究协会主席竹内邦良出席会议。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近500名中外泥沙及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非政府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据介绍,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每3年举行一次,自1980年起已成功地在亚洲、美洲、欧洲和非洲连续举办八次,成为泥沙研究和治理领域的一个世界论坛。本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心议题为: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影响。内容分为大型水利工程及其影响、河流泥沙、河口海岸工程、泥沙与环境、土壤侵蚀、泥沙信息等6个专题。会议由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水利学会承办,国内23家单位与7个国际组织和国外机构协办。
作者:高立洪
韦凤年
席晶
中国水利报 -> 一版 -------------------------------------------------------------------------------- 2004-10-21
本报讯(记者
高立洪
韦凤年
席晶)在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世界泥沙研究学会正式宣布成立,从此中国水利界有了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世界性学会。在会议期间,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副部长索丽生亲切接见了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理事会全体成员,对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 世界泥沙研究学会是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国际学术组织,学会的宗旨是联络各国泥沙工作者,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泥沙领域的研究、设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知识和技术支持。 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秘书处设在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10月16日,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第一次理事会会议在北京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召开。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理事会委员讨论了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章程,选举出了世界泥沙研究学会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Walling教授当选为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理事会主席,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王兆印当选为秘书长。 泥沙问题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学会的成立将促进世界各国相关领域同行,在泥沙问题上相互沟通,开展跨学科研究,提高综合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推动各国泥沙问题的科学治理。
作者:高立洪
韦凤年
席晶
|
||||||||||||||||||||||||||||||||||||||||||||||
楚天都市报 [民生关注]洋博士的环保课 (2004-10-22 08:58:53) 见习记者望隽梅晓芸 昨日,记者巧遇来宜参加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荷兰博士麦吉(译音),在带路时,洋博士给记者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课。 昨日下午,记者乘坐19路公汽回报社。在西陵一路十六中附近,上来一名年约三十多岁的老外,上车后就向记者打听胜利四路的中国银行在哪里。看到他语言不通,又没有翻译陪同,记者将他带至银行,并帮其办理取款手续。 在交谈中记者得知,老外名叫FedericoMaggi,是荷兰德夫特理工大学的博士,此次是以研究员身份参加在宜召开的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向记者解释会议主题之后,洋博士将话题转向了“环保”。他说,长江水质状况这些年未得到改善,但仍有不少人还在吃江里的鱼;在荷兰大部分人都已改骑自行车,而在宜昌街上到处是汽车。洋博士边说边拿出印有家乡地图的荷兰纸币比划:我家离学校很远,但我上班坚持骑自行车…… “欧美国家已经走过了一条‘污染再治理’的道路,希望中国在这方面不要重蹈覆辙。”在得知记者的身份之后,FedericoMaggi更是一字一顿地说:“希望你们通过报纸呼吁大家爱护环境,关键词就是‘可持续发展’!”
|
||||||||||||||||||||||||||||||||||||||||||||||
黄河网、水信息网:出席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的部分外国专家考察三门峡水利枢纽
刚刚参加完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美国、德国、南非、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国的6位水利工程和泥沙方面的专家风尘仆仆的赶到三门峡水利枢纽进行了实地考察。
这些外国专家告诉笔者,在10月18-21日于湖北宜昌召开的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三门峡水利枢纽在为多泥沙河流水库如何长期保持有效库容、长期保持水库寿命,探索出的成功的方法,为世界人民在多泥沙河流兴修水库积累的宝贵经验,引起了各国水利专家的广泛关注。因此。会后,这些多年研究泥沙的专家便相约赶往三门峡水利枢纽,进行实地考察。
在雄伟的三门峡大坝坝顶,有着多年水库调度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王育杰向专家们介绍了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历史以及在黄河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减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详细讲解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长期的运行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多泥沙河流水库“蓄清排浑” 的运用方式和水库调度运用基本规律被小浪底、三峡等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及管理所采用,并为治黄事业乃至世界治水取得的宝贵经验。受到外国专家的一致赞许。 (三门峡水利枢纽局宣传中心)
水信息网专题报道
|
||||||||||||||||||||||||||||||||||||||||||||||
水信息网专题报道
|
||||||||||||||||||||||||||||||||||||||||||||||
|
||||||||||||||||||||||||||||||||||||||||||||||
| 大会开幕、闭幕 | | 接见与会谈 | | WASER成立 | | 学术活动 | | 技术考察 | | 论文集 | | 媒体报道 | ||||||||||||||||||||||||||||||||||||||||
Previous page | Home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