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水家庭学术研讨:“水科技前沿”圆桌会议于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期间在北京举办。会议由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泥沙中心)、中国水科院联合主办,会议主题为“凝聚水科技发展共识,推进UNESCO《世界水科技报告》编撰”。中国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柬埔寨水资源与气象部国务秘书安?皮奇?哈达、吉尔吉斯斯坦紧急情况部副部长乌尔玛特贝克?沙米尔卡诺夫、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副部长查特奈特?博拉塔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由泥沙中心主任、中国水科院院长彭静主持。圆桌发言由水利部水文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志雨,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中国水科院特聘教授菲利普·顾博维尔主持。来自UNESCO总部、二类中心、教席和相关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80余位代表参会,就洪旱灾害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水环境和生态、水政策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朱程清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水利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工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依靠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水利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水利科技成果有力支撑了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集约利用、国家水网建设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保障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UNESCO在水科学研究方面发挥着关键引领作用,中国水利部愿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一步加强水科技合作,支持《世界水科技报告》的编撰,与全球水合作伙伴一起,不断聚智汇力赋能水利高质量发展,为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安?皮奇?哈达指出,水利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希望在UNESCO框架下,加强基于实践的水治理模型研发,加强教育培训和能力提升。哈达先生列举了水治理模型需要的各种复杂场景,这些场景需要系统的治理方案。同时,这样的场景有非常复杂的外部驱动条件,包括气候变化、人类的活动影响等。
乌尔玛特贝克?沙米尔卡诺夫指出,水资源是吉尔吉斯斯坦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全球需重新思考水资源价值并采取新的利用方式,继续加强在水安全领域的科技合作。
查特奈特?博拉塔指出,老挝的水管理实践受益于国际合作,但仍面临诸多水安全风险挑战。需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知识分享和水资源管理协同增效。同时,当我们共同探讨水科技前沿的发展,我们不要忘记水真正的价值不仅仅只是它的物理价值,还在于能够促进人类的生命和繁荣。我们每个人都负有责任,来共同保护我们珍贵的水资源,从而能够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彭静在开场介绍中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深刻变化,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表征的新技术,加速赋能科技创新,成为适应气候变化,保障水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的核心驱动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科技进步,加大知识传播,加强经验分享。作为这一进程的领航者,UNESCO携手全球水界同仁,不断推动水科技变革,落实政府间水文计划的第九阶段战略倡议,推进《世界水科技报告》的编写和发布。对此,中国水利同行高度赞同,并期待加入其中,为之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泥沙中心和中国水科院将全力支持,共同探讨水科学发展前沿,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水科技报告》的编撰和后续的发布。
UNESCO水科学司司长阿布?阿曼尼、中国水科院副院长王建华作主旨报告。阿布?阿曼尼介绍了政府间水文计划(IHP)九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发展阶段目标、重要成果等,列举了很多全球案例。阐述了为什么在新阶段需要一个科学的报告,强调了未来的解决方案都需要基于科学的实证。解释了报告编写的初衷,报告编写未来相应的计划。
王建华介绍了中国水安全保障主要挑战、水利科技创新体系、未来方向和重点领域等。强调了要建构实用先进的水利科技体系,需要理论、理念、工具箱和实践,也需要监测、预报、预警、预演和预案等。表示将发挥水科技优势,积极贡献于《世界水科技报告》的编撰和发布。
主旨报告后,与会专家围绕“洪水与干旱”“水资源综合管理”“水生态与环境”“水政策”四个议题,结合全球水科技发展的热点和难题、水科技前沿进展、水科技发展的需求,以及对UNESCO《世界水科技报告》编写等进行圆桌发言。圆桌发言由水利部水文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UNESCO IHP中国国家委员会执行主席刘志雨,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菲利普·顾博维尔主持。
在 “洪水与干旱”议题,UNESCO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和代表夏泽翰指出,对于科学前沿来说,无论是干旱还是洪水,需要将社会科学与水利科学综合起来,既要关注社会层面,也要关注经济层面,这样才能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清华大学教授、宁夏大学副校长王忠静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和新质水资源管理,并以农村饮水、灌溉、洪灾等为案例进行了阐述。
UNESCO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流域和生物资源综合管理国际中心主任哈米德·努里强调洪水和干旱应该被视作一个硬币的两面,需要有预案对其进行应对。需要制定综合的国家计划,在策略方面实现协同增效。
UNESCO国际水灾害与风险管理中心原田大輔强调日本是一个强降雨、台风、地质灾害比较频发的国家。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日本需要变革,做好顶层设计,使得科技为减缓灾害而服务。
在 “水资源综合管理”议题,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国际洪水管理大会主席、西安大略大学教授斯洛博丹·西蒙诺维奇强调了科学以及应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介绍了智能水管理、水和能源的关系、水文信息及大数据、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海水淡化、水与农业、数字化平台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俊国强调水科学应该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探讨了如何能够理解水、使用水,以及利用人与水之间的关系。列举了河流生态系统科技前沿的研究领域。
UNESCO江河流域综合管理地区中心主任欧莫格贝米·欧莫洛朱·亚亚强调了需要在应用性研究上提升能力建设。期待通过《世界水科技报告》实现更好的水资源管理,加强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
沙特水务局副局长塔里克·加桑·阿尔加法里指出,沙特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不但要关注科技,也要加强各方面的通力协作。他分享了从中国南水北调水资源调配中得到的启发。
在“水环境与生态”议题,世界水土保持学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李锐介绍了水资源和水节约的关系,强调有必要开展土壤以及水的保护对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所产生的影响研究。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河流工程与城市排水研究中心副主任庄俊杰介绍了马来西亚在热带地区面临的水挑战,阐述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即促进可持续性的生态排水系统案例。
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前副主席、首尔国立大学建筑环境研究所访问学者禹孝燮提出,对跨学科领域来说,需要研究环境各个因素之间的互动,尤其是要研究物理、化学、生物、生态,以及水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还需要有全新科技前沿研究,从而有效提升效率。
在“水政策”议题,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亚洲)副院长查亚尼斯·克里塔苏达切瓦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希望从政策层面增强水治理方面的善治,推进问责制、参与性管理。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时强介绍了面对挑战,中国采取的政策和对策、途径等,尤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包括三条红线,刚性约束等。同时在政策方面采取的新技术应用,包括节水技术、数字孪生、非常规水应用等。
芬兰阿尔托大学教授奥利·瓦里斯强调了智能技术的应用、水风险的概念、转型以及范式的改变、需求侧管理、生态系统的保护等。
UNESCO水与灾害管理及气候变化教席苏察立·孔塔纳古隆指出,政策需要各利益相关方的通力协作,包括在区域上和国际上的合作,需要通过创新和研究、能力建设和技术交流来实现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