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泥沙信息网讯: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同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割据夺取政权、星火燎原取得革命胜利等重要思想的启蒙之地。“八一起义”则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独立武装斗争的开始和人民军队的诞生。带着对红色革命圣地和军旗升起之地的向往,泥沙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在职党员于7月7日至9日登临井冈山,参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一)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北面,海拔1300多米,雄峰耸立,陡不可攀。1928年8月底,我军以两个连的兵力,在当地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凭险抵抗,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犯,为红4军主力回师井冈山,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会剿”创造了条件。这就是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
沿着登山的石阶前行,依稀可见当年的哨口工事和挑粮小路,人群停顿处看到了那枚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迫击炮,更吸引人们驻足的是12米高的巍巍纪念碑和大理石屏风,分别镌刻着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的题字。遒劲有力的“黄洋界”金色大字,正对着层峦叠嶂的群峰,真所谓“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二)大井、小井
井冈山峰峦叠障的群山层层环抱着五个村庄,其形状如一口口井,称为大小五井。大井村有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小井村的中国红军的第一所医院——“红光”医院,都是当年毛泽东等一代伟人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之一。在这里,工农红军扩编了当地武装,形成了“支部建在连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等制度,并开展“打土豪,分田地”……
在这些简陋朴实的农家住所中,大家仿佛看见工农红军深入群众,组织、武装群众、帮助群众进行生产劳动的忙碌身影。在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奋斗作风的带动下,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既扩大了革命队伍,坚实了战斗力,又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创建了独立的经济给养。
(三)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青山一旦埋忠骨,史册千秋注英名”,1927年9月至1930年2月,在创建、发展和保卫井冈山的斗争中,数以万计的先烈们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献出了生命。大家一边瞻仰井冈山烈士英名录,一边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断体会到“坚定信念,敢闯新路”的艰苦卓绝的井冈山精神。
古朴庄严,民族风格浓郁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珍藏革命文物6324件,文献资料5000余份,历史图片4000多幅,再现了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历程。这些丰富的文物和图片,从多个层次说明了井冈山在中国革命里程的代表意义:红色根据地和农村革命政权的广泛建立,在政治上开辟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在军事上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并最终取得人民革命的胜利。
(四)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从此诞生了一支由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崭新的人民军队。为了纪念中国革命史上这一重大事件,在当年起义的总指挥部大旅社旧址建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内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图表、照片、文物以及参加南昌起义的老同志题词,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章。
起义军那坚定的神情,坚实的臂膀,漂浮的红丝带,以及那把直指天空的长枪,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和人民军队的诞生。
(五)改革开放的摇篮——小平小道
“小平小道”座落在江西省新建县境内,原名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是伟人邓小平同志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期间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小平同志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萌芽地。
大家徜徉在“小平小道”各个展区,驻足于小平同志亲切的家庭照片前,回顾这位党的领导人曾经的“三起三落”,以及这位伟大的老人带给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春天的故事……
一路走来,大家不断讨论毛泽东政治、军事思想的战略性和前瞻性,体会中国“星火燎原”式革命的合理性和特殊性,也不断深刻领会到党的群众基础和革命纪律深入人心是红色政权存在的根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路走来,大家心潮澎湃,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两代领导人,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建国之路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始终体现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勇于开创,追寻符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
一路走来,耳畔不断萦绕着人民对红军、对党的淳朴依恋之情,从“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到依依不舍的“十送红军”;从炮声隆隆的“八一起义”到和平年代“春天的故事”;联想到我们今天的复兴之路,大家深深体会到此次红色之旅既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也是一次党性教育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