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消息
“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技术与模式研究”成果通过鉴定
发布时间: 2011-03-04
  、
   国际泥沙信息网讯:2011年2月26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技术与模式研究”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院和河海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会议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陈明忠巡视员主持,中国水科院副院长、项目负责人胡春宏教高进行了成果汇报,院科研与计划处阮本清处长等参加了会议。

    “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技术与模式研究”成果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个研究成果的提炼与集成,成果针对近三十年来人类活动日益加剧和自然气候条件变化下,黄河泥沙空间分布趋于更加不合理,导致下游河道主河槽淤积萎缩、“二级悬河”加剧、小水大灾和生态恶化等一系列当前黄河泥沙治理的关键技术问题,采用理论研究、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围绕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模型、潜力与能力、技术与模式、方案与评价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创新点如下:①首次提出了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确定了优化配置的7种配置方式和10个配置单元,为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基础;②研发了由河道水沙动力学模型和泥沙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构成的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数学模型,提出了泥沙配置潜力与能力的概念,全面分析了各种配置措施安置泥沙的潜力、配置泥沙的能力与经济投入指标;③提出了黄河泥沙优化配置的综合评价方法,对2050年前可能的黄河干流泥沙的4种配置模式及多种配置方案,进行了计算和综合评价,给出了推荐方案,为黄河治理规划和水沙调控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成果已在黄河综合治理、下游滩区综合治理、黄河口综合治理等规划编制及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src=

鉴定会进行中

 src=

陈明忠巡视员主持会议

 src=

鉴定委员会主任王光谦院士主持会议

 src=

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朱尔明教高参加会议

 src=

鉴定委员会副主任陈效国教高参加会议

 src=

项目负责人胡春宏副院长汇报研究成果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办 | 地址: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 | 通讯:北京366信箱 | 邮编:100044 电话: +86-10-68413372 | 传真: +86-10-68411174 | Email:liuxy@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6/15 15: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