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消息
“长治”工程20年解决千万人温饱问题
发布时间: 2009-12-01

   人民长江报讯(记者 周长征 彭理)在11月26日召开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省长蒋巨峰透露,1989年开始启动实施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在有效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同时,共实施坡改梯、建设基本农田1000多万亩,累计增产粮食近59亿公斤,有效解决了100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潜力巨大,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历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长江流域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成为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影响中下游的长治久安。1988年,国务院将长江上游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并于1989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

蒋巨峰说,20年来,“长治”工程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把水土流失的策源地——坡耕地作为治理的重点和突破口,以调控坡面径流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将治山治水与治穷致富紧密结合,大力实施坡改梯工程,注重田间道路建设和地埂利用,合理布设蓄引排灌坡面水系工程,积极开展塘堰溪沟整治,提高了农田水利化程度,增强了就地拦蓄降雨径流的能力,缓解了山区群众用水困难。

截至2008年底,“长治”工程已在长江上中游的10个省(直辖市)200多个县(市、区)内实施了七期重点治理工程,累计实施治理小流域5000余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6万平方公里。昔日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观,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首次实现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

据遥感监测数据显示,经过20年的努力,长江上游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40%—60%,坡耕地减少近80%,基本消灭了荒山荒坡,有林地面积增加40%,林草覆盖率提高了30个百分点,小流域土壤减侵率达到70%以上。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62万平方公里减少到53万平方公里,“四大片”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以年均1%的速度递减,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由治理前的58%下降到39%,南水北调水源区丹江口库区、金沙江下游地区和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重点治理区生态恶化局面得到扭转。

蒋巨峰说,在“长治”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地将治理水土流失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相结合,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夯实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着力培育农村支柱产业,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

据统计,“长治”工程20年共实施坡改梯、建设基本农田1000多万亩,显著改善了治理区农业生产条件,基本实现农民人均1亩基本农田的目标,累计增产粮食59亿公斤,有效解决了100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发展经济林果1600多万亩,治理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了50%,近2000个村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迈入了新农村试点和小康示范村的行列,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杨莹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办 | 地址: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 | 通讯:北京366信箱 | 邮编:100044 电话: +86-10-68413372 | 传真: +86-10-68411174 | Email:liuxy@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6/15 15: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