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泥沙专家
林秉南
发布时间: 2015-04-23
    
林秉南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国际水利学协会荣誉会员
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泥沙课题专家组组长

  林秉南,水利学与河流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年4月2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原籍福建省莆田市。1937年广州市立第一中学毕业,1942年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系毕业,1947年美国爱奥华大学硕士,1951年获该校博士学位。曾任爱奥华水利研究所副研究员及科罗拉多州大学助理教授。曾为研究生讲授过明渠水力学,进级流体力学和泥沙运动。1956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任研究员。1958年起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1990年起任该院名誉院长、高级工程师。

  在国外工作时最早提出两种指定时段构造特征线网法,并提出当时属于先进的明渠不恒定流计算法,被分别收入美国H. Rouse编《工程水力学》(1949),V.T. Chow 著《明渠水力学》(1958)和 Brater与King合箸《水力学手册》(1976)及日本本间仁和安芸胶一编《物部水理学》(1962)四部专著中。1956年回国后开展高坝水力学和明渠不恒定流研究。在高坝水力学方面,领导发展了收缩式新型消能工,包括宽尾墩及窄缝挑坎,为高坝泄洪消能,特别是在高深峡谷建设的高坝泄洪消能,提供了有效方法。1979年还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宽尾墩下游的部分溢流面的剖面可以采用非光滑面,简化施工。上述新型消能工已在国内多处工程应用。1985年该项研究成果曾集体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不恒定流方面,率先在国内开展溃坝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1958年首先应用实体模型研究三峡水库水体突泄对下游广大地区的可能影响。对大面积海湾和河口,在国内首先应用二维特征理论和破开算子法,建立了符合实测资料的快速计算方法。泥沙方面,曾在国外研究含沙浓度和颗粒雷诺数对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和进行过大量水槽输沙试验。1985年起至今担任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组长,协调三峡工程的泥沙研究。曾提出双汛限水位的三峡水库调度方式,可以增加有效库容。另对黄河下游曾提出引海水冲深河口段,作为降低悬河的途径。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同年水电部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5至8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当选为美国爱奥华大学杰出校友;1993年当选为同校杰出校友工程院成员。1989-1993任联合国发展署亚洲地区泥沙冲淤培训项目经理。1991-96年任国际水利工程研究协会(IAHR)亚太地区分会主席。1997年获国际水利工程研究协会荣誉会员称号。1997年获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干旱地区水利工程奖。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办 | 地址: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 | 通讯:北京366信箱 | 邮编:100044 电话: +86-10-68413372 | 传真: +86-10-68411174 | Email:liuxy@iwhr.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17/03/03 11: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