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家科技奖励办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
·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国家防办
·水利部水文局
·水利水电规划总院
·中国水利报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水利部沙棘中心
·中国水利学会
·黄河水利委员会
·珠江水利委员会
·中国水科院
·南科院
·黄科院
·长江科学院
·三峡总公司
·水电水利规划总院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四川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长江航道局
·浙江河口海岸研究院
·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 | |
|
|
清华大学副校长胡和平讲话 |
|

清华大学副校长 胡和平
2006年12月06日
今天是钱宁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日。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钱宁先生。
钱宁先生是世界著名泥沙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共产党员。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后留学美国,1948年获Iowa大学硕士学位(导师H.Rouse教授),1951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导师为H.A.Einstein教授。1955年,先生突破重重阻力,携夫人毅然回到祖国,投身到祖国的泥沙研究和江河治理事业,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研究员,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渠所副所长。1973年调任清华大学教授,创建了水利系泥沙研究室,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4倡导成立了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1985年起担任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顾问委员会副主席。
钱宁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具有深湛理论修养与开拓精神。他师承H.A.Einstein,又博采众长、融汇贯通,继承与发展了H.A.Einstein的泥沙运动力学理论体系,倡导了高含沙水流运动力学的研究,并为我国的河流动力学与地貌学结合研究河床演变的开拓起了重要作用。他一贯坚持泥沙理论研究和我国治河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试验河现场勘查的三结合,为黄河、长江等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主持研究的“集中治理黄河中游粗沙来源区”的成果,
是治黄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并获得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水利学科的唯一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先生不仅是一个学贯中西的科学家,还是一个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倡导组织了多种类型的泥沙培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泥沙工作骨干力量。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更以巨大热忱,精心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了贯彻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他积极写出了教育改革建议书,呼吁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教学,注意人才的培养。在先生去世前后,不少学生已是所在机构的技术骨干;如今,20多年过去了,他的学生们已经成长为我国泥沙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中坚力量。
钱宁先生是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和留学回国人员的典范。他从青年时代就立志报效祖国。在1951年博士毕业后就欲回国,终因美国政府的种种阻挠未能成行。1955年,他与其他留美学者一道,放弃了在国外享有的地位和优裕的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三十多年来,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十年浩劫中,遭到残酷迫害而矢志不移。1979年他不幸身患癌症,在病中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以亲身经历教育青年,公开宣布自己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中找到了历史的归宿。1981年他被光荣地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后,他更以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惊人毅力,进行了生命的最后拼搏,写出了《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学》和《高含沙水流运动》三部学术巨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
钱宁先生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热爱的泥沙事业。他无愧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先生走了,为我们留下了宝贵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我们纪念钱宁先生,努力将泥沙科学与
祖国江河治理的伟大事业继承和发展下去。
清华大学正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先生忠诚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谦虚谨慎、开拓进取的治学精神,将激励我们更好地工作。
我们永远怀念钱宁先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