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部副部长
胡四一
2006年12月6日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纪念钱宁教授学术报告会,纪念著名泥沙专家钱宁教授逝世20周年,缅怀钱宁教授的光辉业绩和杰出贡献,学习钱宁教授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和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继往开来,将钱宁等老一辈水利科学家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
钱宁教授是我国泥沙研究领域的先驱,也是国际上最著名的泥沙研究学者之一,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泥沙科学。钱宁教授是一位具有深湛理论修养与开拓精神的科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爱因斯坦泥沙运动力学理论体系,倡导并开展了高含沙水流运动机理的研究,为开拓河流动力学与地貌学相结合研究河床演变起了重要作用。他用毕生精力系统地总结了当代国内外泥沙研究成果,写成了具有很高理论价值的著作《泥沙运动力学》与《河床演变学》。他主持研究的“集中治理黄河中游粗沙来源区”的成果,是治黄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他对黄河和长江的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钱宁教授是我国河流泥沙研究工作的卓越组织者之一,为培养研究骨干力量及推动国际泥沙研究合作作出了巨大努力。
1987年10月中共水利电力部党组作出了关于向钱宁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水利电力战线广大职工,深入开展学习钱宁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同年为纪念钱宁教授,培养与鼓励泥沙人才,促进泥沙学科发展,水利电力部决定在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设立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2002年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已成为我国泥沙界公认的崇高荣誉。目前已有24人、18篇论文获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这些获奖者已成为我国泥沙学科新的一代学科带头人。
二十年来,在钱宁精神的感召与鼓励下,在广大水利泥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在泥沙运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大江大河治理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的泥沙研究具有独创的理论和学派,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技术位于世界前列。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江河的泥沙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人水和谐、维持河流健康的新治河理念来指导江河治理。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在泥沙科学研究与大江大河治理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我国水资源配置、水能开发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然而,泥沙问题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今天面临更为复杂的泥沙问题。目前,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草场沙化、生态恶化,造成河道和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一些河流来水来沙明显减少,河流水沙关系不谐调,导致河道淤积、河槽萎缩,防洪形势严峻;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部分河道断流,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水库泥沙淤积造成库容损失严重,防洪功能丧失等等问题都对泥沙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河流泥沙学科是个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它与水文学、水力学、地貌学、地理学、以及环境与生态学、沉积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呈现出蓬勃的生机。21世纪,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以及其它相关领域的不断进步,基于数字信息平台的流域模型-数字河流系统、河口海岸泥沙运动力学、河流动力地貌学、环境泥沙生态学、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河流演变和生态环境影响等研究蓬勃兴起。可以相信,泥沙学科在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希望广大泥沙科研工作者抓住机遇,继续弘扬钱宁教授为祖国水利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为解决我国大江大河的泥沙问题和促进泥沙科学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