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水利博士三峡工程泥沙考察活动总结报告
 
 

    根据世界泥沙研究学会(WASER)报水利部2005年度计划,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亚太分会(IAHR-APD)和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IRTCES)于2005年8月8日-15日在湖北三峡坝区联合主办了“国际水利博士三峡工程泥沙考察”活动,来自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27名代表参加了考察和学习活动。

    一、活动概况及筹备工作

    1、活动组织概况
    考察学习活动由设在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的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秘书处具体负责承办。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清华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科学院、宜昌水文站、三峡工程大酒店等参与和协助本次活动的组织。

    2005年4月,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秘书处按照计划拟订了考察方案,经泥沙中心领导同意开始实施。方案提出后经学会理事等修改、经学会秘书长向理事会主席征求意见并获准后,作为第一号通知向学会会员、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会员等发出,随后分别在学会等网站进行宣传。全球有40多人报名参加,最后,根据经费和报名者的学历、区域性等择优录取参加学习考察活动,其中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印度、伊朗、韩国、中国香港地区的17人,来自清华大学、长江科学院、泥沙中心、长江三峡总公等的专家学者10人。

    2、考察活动主题
    本次考察和学习活动面向世界年轻的水利博士们,为他们提供大型水利工程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活动内容包括培训、学术交流、示范和参观考察。以参观考察为主,工作语言为英语。

    3、考察时间、地点及教员
    考察和学习活动于2005年8月8日至15日在宜昌市三峡坝区进行,为期8天,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亚太分会主席、香港大学副校长李行伟和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秘书长王兆印教授参加了考察活动并为考察团成员讲课。另外,三峡总公司的王儒述教授、戴会超博士和杨柏华教授等受邀讲课。

    4、活动通知与宣传
    学会秘书处对本次考察活动进行了适度的宣传。2005年4月,除了利用电子邮件向全部学会会员、协会会员发送第一号通知外,还在学会网站、国际水利工程协会网站、国际泥沙信息网站、印度电力网站等进行了宣传。2005年5月,发送上千份英文一号电邮通知,7月初发出二号英文电邮通知,同时更新网站。向国内外发送联系电邮2000多件。8月1号印发了包含学会主席、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亚太分会主席、泥沙中心领导贺词的中英文三号通知。

    二、重要活动

    1、开幕式
    8月8日上午,考察活动开幕式在三峡坝址三峡工程大酒店会议室举行,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亚太分会主席李行伟教授、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秘书长王兆印教授分别致辞,学会主席沃林教授和泥沙中心主任匡尚富教授、胡春宏教授的贺辞由专人宣读,日本福冈大学著名教授Arata Ichikawa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开幕式由国际泥沙中心的刘孝盈主持。

    学会主席沃林教授在贺词中说,随着人类对土地和水资源要求的不断增加,泥沙和侵蚀问题在将来可能更为重要。对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培训和鼓励是学会的重点内容。因此我非常高兴地欢迎你们参加考察活动。该活动是学会的第一个主要的培训行动。他还提到特别感谢泥沙中心学会秘书处,在构思、策划和组织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泥沙中心主任匡尚富教授在贺词中表示相信由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亚太分会和泥沙中心共同举办这一活动将为中外宾客在泥沙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提供交流观点、加深理解、促进合作、增强友谊的好机会。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亚太分会主席李行伟教授认为一周的考察学习活动将是年轻的博士们开阔眼界和学习的好机会。泥沙中心胡春宏副主任兼秘书长在欢迎辞中认为这一活动是国际合作的成果,三个国际组织精诚合作,为今后开展此类活动树立了典范。

    2、欢迎招待会和文艺晚会
    8月8日晚,举行欢迎招待会,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主席李行伟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酒辞,中外水利宾客相互祝酒,亲切交流,场面融洽热烈。餐后欣赏了充满浓郁乡土风味的土家族歌舞表演,让水利博士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3、室内培训
    8月8日和9日下午,作为本次考察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李行伟教授、王兆印教授、王儒述教授、戴会超博士、杨柏华教授分别为考察团的国内外成员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此前报告人做了认真的准备,编写了培训讲义,统一编辑复印装订成册,并分发到学员手中,学员感到受益匪浅。

    4、技术交流
    8月8日下午,组织了别开生面的技术交流研讨会,每位团员用PPT进行了报告交流,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反映了各国水利博士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会上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当中有的报告曾经获得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IAHR)的论文奖,他们的报告被登载在学会网站上,相信更多的人会从中受益。

    5、技术考察
    8月9日上午,考察团成员考察了葛洲坝水利工程大坝、升级船闸、电厂和三峡工程纪念馆。

    8月10日上午考察了三峡工程坛子岭、坝顶、泄流观景点及秭归移民新村。下午参观了中华鲟鱼研究所和宜昌水文站。经过室内培训后,考察团成员带着问题考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三峡工程的技术经验。大家对三峡工程具体技术问题、三峡生态环境保护、移民问题十分感兴趣,频频提问。对宜昌水文站的先进的测量技术十分佩服,对三峡建坝后环境的影响、水质的影响、泥沙的影响都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关心。对我国在三峡工程的环境、移民等问题的重视和解决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负责现场解答有关技术问题的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高级专家王儒述教授认为这批水利博士的问题有深度、有广度,希望与大家保持密切联系。

    8月11-13日,考察团成员乘专船沿长江三峡进行了考察,对三峡工程和三峡景观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了解。还参观游览了著名的神农溪和神农架。成员们还饶有兴趣地了解了长江不同地段的底栖动物和水溶解氧的取样示范,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此外考察团成员还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风土人情、观光等活动。
8月14日下午考察团成员参观了长江科学院河流所最大的三峡物理模型,长江科学院陈进副院长亲自迎接大家,河流所卢金友所长向大家介绍物理模型试验情况,并在室内用PPT对该所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和演示,考察团成员不断提问,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来自意大利和印度的两位泥沙研究博士意犹未尽,希望以后能够进一步学习与合作。

    各国水利博士们对组织的专业性、严密性、参与性留下了深刻印象,纷纷表示希望以后继续在国内外不同地点组织此类考察活动。

    6、活动评估、闭幕式及证书颁发仪式
    8月14日晚,在武汉长海大酒店召开了闭幕式及告别宴会,闭幕式由国际泥沙中心刘孝盈与日本福冈大学Tomoko Makizono女士共同主持。学会秘书长王兆印教授进行了考察学习活动的总结。认为活动非常成功,印象非常深刻、影响非常深远,希望今后将三个国际组织联合举办的考察活动办成一个持续的国际品牌,同时向参加考察团的成员表示感谢,向组织者表示感谢。长江科学院副院长陈进教授做了讲话,希望以后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国际泥沙事业的发展。日本的Arata Ichikawa教授代表考察团成员向组织者表示感谢,并表示积极支持三个国际组织共同组织的各种活动,并专门写出条幅向组织者表示感谢和赠送日本名酒供告别宴会大家品尝。随后来自意大利的Paolo Ronco 博士、印度的Rajkumar V. Raikar博士、香港大学的King Wahdavidchoi博士、美国的Hui-Ming Shi博士、长江科学院姚仕明博士纷纷发言,畅谈考察学习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对组织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刘孝盈发言表示感谢大家的参与、支持和积极配合,感谢大家积极扮演各种角色,集学员、专家、主持人、组织人员于一身。此后Tomoko Makizono女士宣布名单,由王兆印教授和陈进副院长为考察团各位成员颁发由国际泥沙中心主任匡尚富教授、学会主席沃林教授和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亚太分会主席李行伟教授共同签字的证书。大家在祝酒声中畅述友情,纷纷表示希望今后能继续参加学会、泥沙中心等组织的如黄河、日本河流考察等活动。最后考察团成员填写了不记名调查评估表。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活动在安全、顺利、圆满、祥和、充满友情的气氛中结束,更意味着今后加强合作的良好开端。目前考察团成员均已安全、满意地返回,已有多人写来感谢信。

    三、合作洽谈

    以此次考察学习为平台,泥沙中心与国内、外相关单位进行了有益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伊朗国家水研究中心希望加强与泥沙中心合作,希望承办第十一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
 来自伊朗国家水研究中心所Yusof Khalajamir Hoseini在与泥沙中心有关人员交谈中两次表示希望以后加强与泥沙中心的合作,认为伊朗的水利大坝很多,非常希望能够承办第十一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该中心的主任是学会的理事,对学会特别热心且与泥沙中心有密切的联系。在其来函中提到这次特别派高级专家参加活动的目的是寻求与泥沙中心等的合作。

    2、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学会亚太分会表示希望加强与学会和泥沙中心的合作
   考察活动期间,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IAHR)亚太分会主席专程来到宜昌讲学并对考察活动给予重视和支持,对考察学习安排非常满意,希望以后加强合作,联合泥沙中心、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等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更多的活动,扩大国际影响、扩大会员队伍。

    3、日本福冈大学积极支持泥沙中心和学会的活动
    考察学习活动期间,日本福冈大学著名教授Arata Ichikawa几次在不同场合表示日本的大学和教授希望积极支持学会、泥沙中心和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亚太分会主办的活动,在中国不同地点和日本等举办的考察培训活动都将予以大力支持,并不远万里携带美酒和亲手书写漂亮的书法字“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和世界泥沙研究学会”赠送此次活动组织单位。

    4、与国内其他单位合作研究及交流
    考察期间,来自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的水质评价专家Winnie Ok Leung 女士与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的专家进行了友好交谈,希望与公司合作。来自印度理工大学的Rajkumar V. Raikar和意大利的Paolo Ronco博士对长江科学院的泥沙、模型研究和河流整治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希望今后加强合作与交流。

    5、与国内有关单位讨论合作事宜
    泥沙中心有关人员分别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长江科学院和三峡工程大酒店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分别就加强交流、合作申请科研项目、邀请讲学和共同持续打造三峡工程泥沙技术考察国际品牌进行了意向性合作的探讨。

    四、主要收获与体会

    1、主要收获
   8天的考察学习活动紧张而热烈。在这8天里,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近水利泥沙博士们参与了亲密交流,内容丰富的考察活动,包括培训、学术交流、野外参观、水陆技术考察、实地水质、动物取样示范、模型示范、水文测验、文化表演欣赏等,最后能够安全、顺利、圆满、按照预订计划进行,达到预期目的,得到考察团成员高度评价。据不记名调查统计,对本次考察活动17份调查表(其它先行离开的以及教员和组织者没有参加调查)总体评价中:填写非常好的13份,占76%,很好的为3份,占18%,好的为1份,占6%,差和很差都没有。日本福冈大学Arata Ichikawa在宴会中讲:“我近年带领学生参加过欧洲、日本和菲律宾等举行的考察活动,但这次考察是最好的,这次带来的本团最年轻的硕士生Tomoko Makizono以前话都很少讲,通过这次考察,又作报告,又当主持,变化非常大。这次考察活动安排的十分完美,每个人都得到锻炼学习的机会,以后希望参加更多的学会活动如黄河考察等”。来自香港环保署的Winnie Ok Leung女士在来信中表示:“在从宜昌好极了的旅行中安全返回,考察是非常成功的,组织的非常完美,为此搭建的技术平台将会继续在未来发挥重要的作用”。总结这次会议,有如下收获:(1)泥沙和侵蚀问题是关系全球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大课题,随着人类对土地和水资源要求的不断增加,泥沙和侵蚀问题在未来将会更为重要。新成立的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在推动各国泥沙问题的科学治理方面必将大有作为。(2)参加此次考察学习互动的成员学历高、潜力大、新搭建的技术平台将有助于未来的合作。(3)此次考察活动展示了我国长江三峡工程泥沙研究的丰硕成果,扩大了国际影响,有助于开拓国际技术市场。(4)借助考察学习这个平台,国内外相关机构相互沟通、加深了解、增进合作,增进友谊,达成了一些合作意向,增加了会员,如意大利的Paolo Ronco博士申请加入了学会。

    2、体会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活动,也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以资借鉴:(1)领导重视。本次学习考察活动的成功组织得益于水利部领导的重视和包括国际机构在内的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国内外数家单位和机构给予了支持和协助,学会主席几次来函关心,并发来贺信。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亚太分会主席亲自参加活动并担任授课任务。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领导发来贺信还在经费和人员紧张的情况下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2)三峡总公司等对活动的顺利召开给予大力支持。公司国际合作部派专家来授课和负责现场讲解和答疑。长江科学院给予了财力和人力的支持。(3)考察学习活动的参与性强。每个团员都身兼多职,既是学员,都作过会议主持人,都作过学术报告,都有机会公开场合讲话,有的还兼任翻译、节目主持、宴会主持、材料编写、会务服务等等,体现了“做中学”,大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4)精心计划,临变不乱。考察学习活动的成功举行得益于大量的前期准备和后期的分工负责组织,选择的教员学术水平高,技术交流准备充分,参观考察尽量严格按照预定计划,遇突发情况备有预案,如因在无法保证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果断将原计划九畹溪漂流改为参观车溪,获得很好的效果。(5)牢记泥沙中心宗旨,优质、真诚服务。个人力量虽小,但以诚待人,真诚合作,赢得信任,建立双赢共同体,这次三峡工程大酒店在活动规模小、获利微薄的情况下,与会务组团结协作,替我们分忧解难、尽最大能力为会务组减少开支。泥沙中心的相关同志夜晚加班协助复印、装订讲义。建立分工明确的会务组,各负其责,互相配合,有条不紊。来自长江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的考察团成员此次作为会务组成员虽经验稍显不足,但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听从指挥。会务组成员认真负责、不计报酬,团结一致,加班加点,几乎每天晚上都工作至1-2点钟,为保障考察学习活动的圆满举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国际水利博士三峡工程泥沙考察活动会务组
                 二OO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新闻报道及图片